智能驾驶虽然具备令人惊叹的先进技术,可以拥有超乎想象的更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周围环境中极其细微的变化。然而,无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到何种高度,它都无法让车辆突破物理极限。因为物理规律是不可违背的铁律,车辆的重量、速度、动力等方面都受到严格的物理限制。即便智能驾驶系统再智能、再强大,也无法改变车辆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客观存在的物理法则。

比如我在日常驾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情况,俗称鬼探头。这是一种极其紧急且危险的突发状况。通常在测速 60 的情况下,全力制动的距离需要超过 20 米甚至更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和如此长的制动距离要求下,如果仅仅依靠智能驾驶的判断来应对,说实话,我真的不相信那辆车可以及时停下来。

然而,有经验的司机在面对这种潜在风险时,会凭借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经验提前做出反应。他们会根据具体的路况主动降低速度,将车速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有更充裕的反应时间。甚至,他们还会通过鸣笛来向可能出现的行人或其他车辆做出安全提示,以此来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种对比清晰地展现出,在应对类似鬼探头这种紧急且复杂的情况时,有经验的司机的预判和主动应对能力是智能驾驶目前难以企及的。
安全驾驶,这一关乎生命与财产的重要课题,其关键要素绝非仅仅依赖于出现问题时的快速反应。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安全驾驶是依靠驾驶者对潜在风险的精准预判。
优秀的驾驶者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有多快,而是因为他们具备出色的风险预判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长期的驾驶经验积累、对交通规则的深入理解以及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而逐渐培养出来的。

举例来说,在常见的高速公路场景中,当遇到道路维修的情况,有丰富经验的司机立刻就能敏锐地意识到,此时已处于非正常路况。这种非正常状况,很可能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就路线的清晰度而言,原本清晰明确的道路标线可能因为施工变得模糊不清,甚至部分路段的标线可能完全被覆盖,给驾驶者的路线判断带来极大困扰。障碍物方面,施工区域可能会随意摆放各类建筑材料、工具或者施工设备,这些障碍物可能会突然出现在车辆行驶的路径上,如果驾驶者没有提前预判,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有经验的司机应该做的是全神贯注地注意观察道路的每一个细节,主动降低行驶速度,预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以沉着冷静的姿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然而,在这个方面,智能驾驶与人的预判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智能驾驶系统虽然能够依据预设的程序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做出一定的判断,但它对于这种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且缺乏标准化的特殊路况,往往难以像有经验的人类司机那样,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全面且灵活的预判。
最后说下结论:
智能驾驶的出现依靠敏锐的传感器、强大的算力、全车高度一致的电气化设计在遇到问题的反应能力和执行动作方面一定强于人类。但是在复杂情况下的预判,对未来的感知方面与有经验的人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毕竟如果单纯按算力来计算人类可以感知并判断的数据是远远超过机器的。这就是你一定没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强,但计算机无法取代你。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用好计算机。
其实这个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不知道为啥到智能驾驶了大家却想不明白了。或许是对智能驾驶的期望更高了吧!
发表回复